以家之名- 行走於鋼索上的羈絆
逢年過節全家團圓圍爐像是常態,
但其實有很多人壓力倍增,內心是緊繃窒息的。
有些人很愛家人但不懂得和家人相處,或是相處上有極高的壓力與焦慮感很難消化,
平時的忙碌可以是逃避緩衝的極佳藉口,但假期的見面,卻讓關係無所遁逃,難受的是家人關係的瞬間靠近要直接面對,其實那難受的底下是,你得感受到自己不舒服的情緒了。
我聽過那樣的故事,每到過年前一個月,身體會開始抗議,只要想到回家面對家人的關係,就焦躁安不安,甚至是猜想到可能的對話與回應,像是你現在月收入多少呀?什麼時候找一個伴帶回來看看?什麼時候結婚?什麼時候生小孩?什麼事後再生一個?會感到壓力的問話語是因為你自己也不知道答案,又或是你非常清楚,你的答案不是家人所期待的,以和為貴的年節氣氛下,自然,話哽著說不出口只能以笑帶過對話無疾而終。
-
明明是善意的關心和想靠近的問話,但感受不到時只會把雙方距離給推遠,甚至是惹了些煩躁不耐感。有人告訴我說,唉也都習慣了啦(好像在告訴我氣啊煩啊!但無法改變也很無奈,所以催眠自己接受吧)我知道碰著那些情緒不舒服,拉遠情緒能保護自己,但要知道那是緩兵之計,治標不治本。
-
確立界線吧,如果你能把你和對方的界線清楚拉出來,會看見彼此的情緒與課題。父母因為是父母總有替孩子設想的劇本和需要學習放手的課題,孩子也因為是孩子,總有渴望父母關注、認為需要給予父母期待的回應。
有時被某些「應該」、「這是為你好」替你想的過甜糖果投入口中膩了滿嘴;你也可淺嚐再吐出放回包裝紙捲好,讓他知道你是接受了但並不愛這樣(雖然有點噁心,但自己清楚不愛這口味很重要)
-
家人以愛之名的關心慰問,就好好把那份關愛善念收下,其它的期待和失落交還給對方。安頓好在某一處你因為無法給出對方想要的期待,自己被挑起的挫折、生氣、以及愧疚自責的感受。要相信自己本來就很美好,也有能力讓自己更好,不需要刻意給予父母設想的期待來證明自己夠好,好來安撫大人本能想保護孩子的擔心。
問每個父母,為孩子想的每年願望,大同小異都希望每一個孩子能平安健康、幸福快樂。無條件的愛能自然的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!大人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習放手,放下些有條件的應該和執念吧,孩子也學習不用因為沒符合父母的期待而擔心愧疚甚至是生氣,要知道你本身的存在和發自內心生活的快樂,就是父母眼裡成真的願望了!
年節尾聲,希望大家都有圓滿收尾,擁有金剛不壞之身,設立明確的界線,才能讓彼此存粹的愛投注更多;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