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「問題」往往就是「答案」

有時候「問題」往往就是「答案」

眼看著孩子適應出現問題,像是人際關係有了困難,我們會擔心很想協助解決,在問題上打轉總覺得使不上力氣,曾試過告訴孩子不同方法嘗試,也和他一起練習預演,但好像效果有限,那些看見的問題就像漣漪般擴散,增加挫折感也削弱了自信,影響了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,更影響了孩子對自我的探索。

可能在學習上發現挑戰更困難,能力沒跟上而挫折,但那份對自己好表現的期待以及願意學習的態度和動機更值得肯定!
受挫的行為展現,像是撕考卷鬧脾氣被視為問題,但往往也像答案般訴說著,我是如此在意這件事、多想要表現好被看見被肯定,總不如期待的那樣考高分我真的無法接受,如此回答著現在的學習壓力。

可能人際關係不佳,目前社交方式沒有帶來好的互動,衝突累積挫折感增加,自信減弱產生自我懷疑,但那一開始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主動嘗試交朋友,或選擇友善回應的行為和態度卻很勇敢呀!
受挫的展現,像是沈默退縮、過度擔心避免互動的行為被視為問題,但往往也像是答案般的訴說著,可能我不想再受傷、不想要再被不喜歡,是不是說少一點話或安靜一些,是不是不出錯就能保護自己或交到好朋友,如此回答著現在的人際困難。

有時候,看著表象行為,我們容易被焦慮擔心給淹沒,著急的想避免或換新方法改善,但那個被你視為問題的行為展現,同時在回答著我是怎麼了,改變不容易,但先被好好理解和接納更不容易卻尤其重要。我們需要一起練習,用不同的眼光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,可能那些讓你燒腦的問題,才有機會向你說出背後的答案。

#問題是會說話的行為展現
#可能正說著孩子說不出的困難
#理解能開啟連結走進孩子內心世界
#練習以正向眼光具體肯定目前的努力


留言